Source Pixabay
《瑜伽经》
1.3、这样,知觉者便能还其本来面目。
通过1.2、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,瑜伽修习者可由此回归到本来面目---源头,你用大我、自性、真如、空性表述也可以。
对此,《恒河大手印》中有一段经典的描述:
当你的心完全沉静下来,像一条河一样,越来越静,像纯净的河水,像没有波动的水面,你的子光明融入母光明。当你的子光明融入母光明的时候,你就成就了。
《楞严经》中文殊菩萨的偈语个人认为有同工之妙:
净极光通达,寂照含虚空。
当不再控制意识、超越了所有的意识,才有可能连接上宇宙的源头,回归到本来面目。
实修时,在深度的静定中,心智刹那间会与周遭溶为一体,特别容易与音声合而为一,体验到那超然的临在。在这临在中,心智无法思考,哪怕出现一丝的念头,立刻会从临在中脱离出来---这是第一层缦纱;
在临在中达到一定的时候,刹那间呼吸会停止、脉搏不再跳动,心智将更加澄明清澈---这是第二层缦纱;
如果能穿过第二层缦纱,前方等待着的、就是......(此处省略100字)由于一些原因,只能写到这里,甚至第二层缦纱都不写出来可能比较好。
《瑜伽经禅修要诀》中提到:心智需要穿过7层缦纱才能到达源头。所以,没有必死之心,修行不可能真正有所成就,更别说禁欲、茹素了。当然,如果练习瑜伽的目的只是用来养生健体塑形,练练形体瑜伽就可以了。
今天就到这里。
明师在你心中。
Image SourcePixabay
笔者按
瑜伽,与宗教无关,它是连接神圣、不可名状源头的一扇门,但你不能把瑜伽理解成那扇门,你又怎知那扇门不是源头本身?
古往今来修习瑜伽者不计其数,修习瑜伽不得不提的是《瑜伽经》的作者、被尊为瑜伽始祖的帕坦伽利(PATANJALI)。
相传约公元前300多年,帕坦伽利诞生于印度拉尔地区,其母亲哥妮卡在生下帕坦伽利之前、就是个修为极深的瑜伽行者,也就是说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就已出现了瑜伽修行,具体起源时间已无从考证。帕坦伽利在家庭的影响下很早就开始修习瑜伽,因他的刻苦修行,终成一位伟大的瑜伽行者,后来他将自已的修证精华整理记录成《瑜伽经》,流传至今。
《瑜伽经》是一部直启天道,通往神圣源头的生命之书,更是每位瑜伽行者的必备修证指南。《瑜伽经》原文为梵文,翻译非常困难,就像将《道德经》翻译成其它文字一样,翻译后的内容与原文原意相去甚远,所以瑜伽修习者务必要在领悟文字的基础上,实修实证,否则一无是处。
Image Source Pixabay
感谢:
紫菜 @cherryzz 的支持
欢迎:
@sunai
@artsymelanie
@windenchanter
@hertz300
@abcallen
及各位朋友前来围观,并给予指正和建议,谢谢!
Posted from my blog with SteemPress : https://samyama.000webhostapp.com/2019/07/%e8%b7%9f%e5%b8%95%e5%9d%a6%e4%bc%bd%e5%88%a9%e5%ad%a6%e7%91%9c%e4%bc%bd003-%e8%bf%98%e5%85%b6%e6%9c%ac%e6%9d%a5%e9%9d%a2%e7%9b%ae